陽光下的十八洞村。曾祥平 攝
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有一個村,叫十八洞村。一聽這個名字,大家一定很熟悉。2013年,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,來到這個曾經年人均純收入僅有1600多元的苗族村寨,首次提出了“精準扶貧”的重要理念。后來這個村“脫貧攻堅”的故事還被拍成了電影《十八洞村》,十分感人,獲得了大眾電影百花獎五項提名。
在電影中可以看到,這里風景如畫,自然生態美好。但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是十八洞村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:刺繡。
在人類文明中,人們會通過歌舞、宴飲、祭祀等多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情感。這些源自生活的、最自然真實的情感表達,有的是用文字記錄下來,有的是用歌曲吟唱出來的,還有的,則是通過繪畫描繪出來。而十八洞村的村民,用的則是一種十分獨特的表達,那就是刺繡。
十八洞村的村民是苗族的一支,他們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生命中的關愛與感動都繡在布上,再用這些布料做成帽子、鞋子、手絹等等。他們穿著這些繡著五彩圖案的衣服,或是行走在田間地頭,或是穿行于現代都市,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
這些色彩絢爛,紋樣獨特的刺繡,就是“苗繡”。
苗族人對于世界有著獨特的認知方式,他們的刺繡反映了這一獨特的世界觀。如果你足夠了解苗繡,就能在這些花花綠綠的圖案中,看到一種完整的世界觀。在文字不普及的傳統社會,苗繡就是苗族人的重要文化密碼,承載著苗族人的獨特表達,傳承著這個古老民族的文化精神。十八洞村的苗繡是什么樣的,這后面的世界觀又是什么,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美麗又神秘的苗繡。
十八洞村。
獨特的苗繡工藝
苗族距今有幾千年歷史。幾千年來,靠著母女代代相傳,苗族的刺繡生生不息,傳承至今。與其他地方的苗繡類似,十八洞村的苗繡采用的是“長短針法”。這種針法分為多層,第一層用長短條交替的方法繡出大致輪廓,之后在第一層的縫隙當中用其他顏色的針線來填充圖案,再接著在第二層之間繼續補入新的針線,從而讓圖案更加精密。
這樣的圖案,刺上簡單一副,就需要一兩個月,稍微復雜一點則需要幾個月乃至半年,有的獻給長輩的禮物更是需要數年才能完成!
圖案越是復雜,顏色越是絢爛,補入的針線層次就越多,顏色類別也越多。織出如此復雜的圖案,需要極高的手藝和創意,這樣細膩與高超的針法,是幾千年來經驗積累的結果。盡管今天機械化手段十分發達,也很難達到苗家人手秀的高度。
幾千年來,苗族媽媽手把手地教著她們的女兒,在母女間的親密互動中,在愛的無聲傳遞中,苗族媽媽也把苗繡細膩獨特的針法及其承載的豐富文化表達,一并傳授給了他們的后人。
十八洞村。
豐富的苗繡內涵
苗繡不僅針法獨特,圖案背后的內涵更是豐富多彩。理解這樣的圖案,要從苗族人的世界觀說起。幾千年以來,苗族人在深山中,不斷生育、遷徙,形成了一個個部落,這些部落的生活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密不可分,他們依賴于這里的山地、河流與花鳥蟲獸,與這里的一切都融為一體。
所以,在他們的認知中,萬物皆有靈性。自然界的山山水水、花鳥魚蟲絕非任人處置的某個對象,而是人們可以用心靈溝通的朋友。
正是因為這樣一份對于自然的敬畏,苗族人祖祖輩輩與自然和諧相處,同時也把對大自然的這份情感,一針一針地繡在了那五彩繽紛的苗繡中。
當然,他們也會在這些苗繡紋樣中繡進對生活的祝福。他們在錦布繡上 “蝴蝶”,代表“媽媽”;繡上“花草”,代表“女兒”。繡上蝴蝶繞著花草飛,代表“媽媽愛著自己的女兒”。因為花草需要靠蝴蝶的呵護才能夠茁壯成長,這種圖案一般都是母親給女兒做衣服時繡上去的。
為什么會用這種紋樣表達母女情?在苗族人看來,萬物的生成都像“蛻繭成蝶”一樣。蝴蝶會產卵,接著又化成蟲,生成了新的蝴蝶,象征著生命的蛻變和循環。于是蝴蝶也成了母親的象征,花鳥蟲獸、萬物生命,都由此演化。
她們也會把孔雀、喜鵲繡出來送給朋友,代表喜事,或掛在家中,代表家有喜事;她們還會把龍繡出來,代表望子成龍;把魚繡出來,代表“年年有余”;把麒麟繡出來,代表“早生貴子”;把桃子繡出來,代表春天來了,生活幸福;把梨之類水果繡出來,代表收獲豐富;更會把葡萄繡出來,代表果實累累,多子多福。
用心繡出的圖案自然要在一個特殊的場合送給特殊的人,她們在親人結婚時,送上繡著喜鵲的圖案;給老人祝壽時,送上繡著鳳凰的圖案;如果過壽的是自己父母,送上的就是“鳳凰繞花飛”或者“蝴蝶繞花飛”的圖案。
不難看出,愛,是串聯起以上所有圖案紋樣、不同刺繡品種的主題。這些美好的祝福傳遞著淳樸的苗族人內心深處的溫度,承載著他們對生活的情感。
十八洞村新貌。李湘杰 攝
新時代愛的傳遞
隨著時代的變化,今天的苗族人已經不再是封閉的群體,與外界的交流互動與日俱增。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“十八洞村”首次正式提出“精準扶貧”,十八洞村更是得到了全社會高度關注。
近幾年,十八洞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,生活越來越紅火。她們的苗繡也因獨特的風格和精細的工藝,越來越受到世人喜愛。如今,古老的苗繡已經走出大山,走向世界,也走上了各網絡平臺,出現在時代最前沿。
今天的苗繡在傳統圖案之外,也增添了新的內容,她們會繡出一面面黨旗,表達對黨的感謝;她們也繡上了青山綠水,代表著家鄉自然環境越來越美好;他們還繡上了綠樹、荷花、竹子、萬年青等綠色植物,代表這里的綠色生態環境,人們在綠色中生活,自然、安寧、幸福。
在一幅新時代十八洞村村民的代表作中,刺繡的上面繡著鳳凰,中間繡著火車,下面繡著花草;鳳凰代表黨的關愛,中間的火車代表中國中車集團在黨的領導下,給予十八洞村的重要幫扶,而下面的花草則代表十八洞村村民在黨的帶領下,踏上新時代的列車,充滿希望地奔向未來。
愛是十八洞村苗繡的永恒主題,過去這是對山川河流、草木生靈的情感,是對生息繁衍、生命生活的情感,這些傳承了幾千年的關于愛的圖案,如今又多了新時代的紋樣和內涵,那就是對黨和國家的情感,對美好未來的向往。
“山青青,路寬敞,十八洞的今天變了樣……”,十八洞村的苗家女,在新時代,唱著這首新編的歌,繡出了新的圖案,編織著新的生活。
來源:中國文藝網
編輯:陳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