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新春到,無論是在外求學的學子,還是在他鄉拼搏的奮斗者,都期待坐上高鐵,回到家鄉,吃上滿滿家鄉味的年夜飯,與親朋好友一起貼上新春對聯,在守歲時看上一整晚的春晚。可是疫情尚未止歇,多地倡導就地過年,漂泊在外的游子們,能不能在湘西村落中,找到一份熟悉的年味?在歲末年假之時,體會湘西特有的民俗風情?來嘗嘗這些美食,來到這些村落吧,讓游子的鄉愁,落在湘西人家的碗筷之間、山水之間。乘坐張吉懷高鐵遠道而來的朋友們,也請做好疫情防控,走過冬天便是春,平平安安過大年。
鄉愁 是媽媽準備的年夜飯
殺年豬、熏臘肉
湘西人的年味,最為濃烈的,是家家戶戶懸在火炕上的臘味。冬至后,到了臘月,湘西人殺掉年豬,開始制作臘肉。鮮豬肉抹上食鹽,配以花椒、大茴、桂皮、丁香等香料,腌上五七天,再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,吊在家里火炕上。用山林里的木屑草木,茶枝果皮燒火熏烤。前后熏上四十多天,至色澤鮮艷,黃里透紅,便是熏好了。湘西臘肉吃起來味道醇香,肥不膩口,滿嘴生津,風味獨特。不僅僅是年夜飯桌上的美食,更是走親訪友、聯絡感情的禮物。湘西人在外,吃上一片臘肉,便可感受湘西大山的味道,鄉愁似臘肉醇香,長長久久,回蕩心間。
推豆腐
除了臘肉,臘月另一件重要的事,便是在廿十五推豆腐。這一天,泡好黃豆,洗凈石磨,便開始準備新年的豆腐。浸泡、推磨、煮漿、點漿、壓石,幾道程序下來,塊形完整、軟硬適度、質地細嫩的湘西石磨豆腐便完成了。湘西石磨豆腐純正清香,質白略黃,富有彈性,口感極佳。吃不完的新鮮豆腐,湘西人會把豆腐也放在火炕上熏成豆腐干,或者找來一個木桶,鋪上稻草做成霉豆腐。湘西豆腐蘊含著湘西人的勤勞和智慧,保存下來的,不僅僅是獨特的湘西風味,更是湘西人對鄉愁的一種美妙詮釋。
打糍粑
湘西人,無論老少,都愛吃糍粑。以糯米為原料,再加上一點粘米,泡上一整晚,第二天起來放在蒸籠里蒸熟,蒸成糯米飯。再將米飯倒進石槽,找來兩個強壯的男人用粑粑錘一錘一錘地打至爛糊。捶打成糯米團后,捏成團子,抹上油,壓扁拍圓,再排成一排放在桌上,糍粑就做好了。在湘西,每家每戶每年都會打上幾十斤的糍粑,吃不完便用水泡著,拿出來或煎,或架在火上烤,配上酸菜或者霉豆腐。糍粑在湘西象征著“五谷豐登”,祈求來年風調雨順,和和美美。湘西人的鄉愁,也被一錘一錘,融入到了這些圓圓軟軟的糍粑里面。
血粑鴨
來到湘西,不可錯過的,就是血粑鴨。血粑鴨是湘西人年夜飯上的一道傳統葷菜,不同于啤酒鴨和燉鴨,血粑鴨的做法很獨特。宰殺鴨子時,將鴨血滴到預先浸泡好糯米的碗里,鴨血和糯米然后再一起浸泡均勻。等鴨血凝固了,再上鍋蒸熟,放涼切塊,炸制備用。炒制的宰殺鴨和血粑一起出鍋后用干鍋持續加熱,將湯汁越煮至濃稠。血粑鴨色澤棕紅亮澤,吃起來醬味醇厚,咸鮮微辣,讓人口舌生津,余味久長,是來湘西過年不可錯過的一道湘西風味。
包谷酸五花肉
玉米在湘西俗稱包谷,玉米酸是湘西農村一種家常菜。早期湘西山區土匪猖獗,經濟落后,最基本的蘿卜、白菜都要上縣城才有。很多容易保存食物特產都是那個時期延續而來,玉米酸是用辣椒和玉米粉制成,放入粗壇自然發酵,存放時間長達幾年。現在生活條件變好,包谷酸搭配五花肉炒著吃成為湘西一道特色菜。選用大塊五花肉,與大量包谷酸一起爆炒,出鍋前加入蒜葉,吃起來不油膩而且還很鮮香,既家常又美味,是十分推薦嘗試的一道菜。吃一盤包谷酸五花肉,是否能想起,媽媽曾經做的家常飯呢?
鄉愁 是爆竹聲聲辭舊歲的年俗
吉首市矮寨鎮德夯村
“德夯”,苗語的意思是美麗的峽谷。德夯村集自然峽谷、山水風光、苗族風情為一體,這里峰巒疊嶂,峽谷深邃,是坐落在群山之間,有著苗族獨特風味的小村落。在這兒,你可以在雕花窗上貼上新年剪紙,在吊腳樓上看村民掛上大紅燈籠喜迎新年,在苗鼓聲中辭舊迎新,許下美好的心愿。在古色古香的苗寨建筑中,感受湘西獨特的年味。春節過后,這里還有“三月三”“四月八”“六月六”“苗年”“斗牛節”“姊妹節”等苗家傳統節慶活動會在村里舉辦。不管是來自何方,來到德夯,就能感受湘西原汁原味的年俗體驗。
瀘溪縣浦市鎮浦溪村
浦溪村東臨沅江,西臨浦市古鎮。歷史文化厚重,水陸交通便利,土地平坦肥沃。是“東方戲曲活化石”——辰河高腔的發源地是。浦溪村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,尤以“抬黑龍”為最。每年農歷三月初六,當地人抬黑龍,扛彩旗,提香爐,敲鑼鼓,鳴鞭炮,紀念唐朝南霽云大將軍,并祈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,六畜興旺。這里亦有龍舟下水發黃煙的傳統風俗,浦溪龍舟進入河區時,必放黃煙,迷惑對手,祭祀多年前的龍舟女神。來浦溪村走上一圈,感受厚重歷史下的湘西年味。
雙龍鎮芷耳村
雙龍鎮芷耳村位于湘西花垣縣東南部,這里95%以上民居為苗族傳統木結構房屋,苗族文化元素豐富,較為完善地保存傳承了苗族傳統服飾,打苗鼓、上刀梯、踩鏵口等苗族技藝,苗繡、竹編等苗族手工藝品,酸魚、酸肉、糍粑等苗族特色美食以及湘西苗族獨特的過苗年、趕秋、祭祀等傳統節慶習俗,有著深厚的苗族歷史文化底蘊。每年臘月中下旬,當芷耳村外出打工人員全部回家后,村里都會組織集體打年粑等文化活動歡迎外出人員回村,讓他們感受到家鄉無盡的溫情。無法歸家過年的游子,不妨來此,尋找家的味道。
鄉愁 是與家人走過的萬水千山
吉首市矮寨鎮排兄村
排兄村位于矮寨奇觀核心景區,距市區約30公里,是一個純苗族聚居村。被列入第三批“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”。排兄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神秘厚重的苗族文化底蘊,每年都要在這里舉辦世界苗鼓節、苗族百獅盛會和“二月二”“四月八”、趕秋節等苗族傳統節慶活動。如果想體驗最為熱烈的湘西民俗文化表演項目,可以來此旅游。
鳳凰縣麻沖鄉竹山村
竹山村距鳳凰古城29公里,是湘西苗族風土人情和古建筑歷史遺跡保存比較完整的堡寨之一,民族文化底蘊深厚,絢麗多彩。近年來,竹山村依托苗寨資源發展鄉村旅游,發掘村落文化物種,以村落為舞臺,打造出了新時期新旅游的綜合業態產品:“竹山鄉居”高端度假民宿、竹山無邊界溫泉泳池、《愛在竹山》沉浸式體驗村落劇景區。如今,游客在竹山,可在“鄉耕”“鄉風”“鄉愁”和“鄉戀”情景體驗中,還原鄉村農耕婚俗文化,近距離感受苗寨鄉村風情。年假期間,亦可帶著家人,親朋好友,來竹山村體驗一下歲末的鄉村風情。
永順縣靈溪鎮司城村
“青山環碧水,司城嵌其中。”靈溪鎮司城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村落,年末,為辭舊迎新,毛古斯、擺手舞、打溜子、土家織錦、哭嫁等土家民俗文化也會在此生動上演,將游人思緒帶至“紅燈萬盞人千疊,一片纏綿擺手歌”的往昔歲月。來這兒,能了解土司制度文化,也能觀賞最原汁原味的土家民俗活動,不亦快哉?
永順縣靈溪鎮那必村
靈溪鎮那必村位于永順縣東南部,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獨特自然風光、古老的土家族建筑群和濃郁的土家風情,吸引了八方來客。每年,這里都會舉行土家年傳統習俗活動。早起的村民忙著殺豬宰羊,勤快的婦女忙著做豆腐、炒炒米、炸團馓,村里的秀才舞文弄墨,為大家書寫春聯。貼上春聯、掛上紅燈籠的那必年味越來越濃。祛邪安神、祭祀祖先,燒錢山、灑水飯、掛軍帳、鳴炮,莊嚴的儀式舉行完,土家年便熱熱鬧鬧地開始了。想要體會湘西最為純正樸實,最有鄉村氣息的年味,請來靈溪鎮一游。
來源:紅網
作者:張鋆
編輯:陳玨
本文為中國·十八洞原創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dshengshi.com/content/2022/10/27/11984935.html